Search

在上一篇,Amy Li提出了一個疑問,關於我寫下一句話。

「情緒型內在權威的設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在上一篇,Amy Li提出了一個疑問,關於我寫下一句話。

「情緒型內在權威的設計,那頭腦的催促永遠是一件值得看見的事。」我試著來聊聊我寫下這句的想法。藉由昨天發生在我身邊的兩個故事說起…

我長期合作的治療師告訴我有一位學生積極卻太快速的減肥,減肥的原因是她認為自己太胖了、不好看!治療師慎重地將這件事地告訴我,因為快速且沒有做功課的就開始減重,初期可能成效很好但絕對無法持久,況且錯誤的節食對身體會是損傷,對學生既有的疾病更是不利。他問學生想減重的原因,覺得自己太胖、怕別人會覺得不好看。因此,她快速的決定要減肥。她是一位情緒型內在權威的設計。

下午,有親戚line給我,希望我幫他看看履歷,因為丟了履歷卻一直沒下文。她9月底剛從一個工作離開,主因是長期半工半讀至今身心俱疲,手邊攢了點錢內心渴望好好休息一段日子,但細膩的她接受到長輩的期待,已經畢業的她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感覺好像不應該。沒有工作就是失業、沒有收入而且可能還讓父母擔心或失望。因此,她決定開始丟出履歷。她是一位情緒型內在權威的設計。

我們常常很混亂,卡在「自己的需要」與「他人的期望」中。想滿足自己的需要感覺很自私、滿足他人的期待卻疲憊不堪,身為一個女兒/兒子,要滿足父母的期待;身為一位員工,要滿足主管及公司的要求;身為一位父母,要滿足子女甚至學校老師的期待;或是身為唯一家中的經濟支柱,似乎更是有苦說不完。一位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女孩想快速減重,她真的開心喜悅嗎?一位覺得應該要有工作有收入才是好的應屆畢業生,她真的感到平和嗎?

「情緒型內在權威的設計,那頭腦的催促永遠是一件值得看見的事。」人類圖帶給我一個很受用的功能,就是看著自己每個行為與決定來觀察自己,是頭腦的催促與急躁還是自己內心的渴望。

#情緒型內在權威
#混亂的自己與人生
#慢慢來是可以的
#你的存在就是一件美好的事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Lisa。我相信一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, 會與他的成長環境、所受的訓練及生命經驗 有非常高的相關。所以當你看完我的角度 請記得,我們很不同。
View all posts